2025 年 6 月 14 日,第十七届北京市体育大会空竹比赛暨第八届北京青少年空竹邀请赛在丰台区北京金球文化交流中心盛大启幕。这场融合传统韵律与青春活力的赛事,吸引了来自北京市 15 所中小学的 300 余名青少年选手,以及天津、河北等地的代表队同场竞技,共同演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一、赛事亮点:传统技艺与青春力量的碰撞
本次比赛由北京市体育总会主办,北京市空竹运动协会等单位承办,赛事设置个人赛、双人赛、团体赛三大类共 20 个项目,涵盖双轮空竹后肩接、双人腿串赛、循环臂串等高难度动作,既考验选手的个人技巧,也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现场,来自大兴区长子营镇第二中心小学的选手以 50 个连贯的双轮空竹后肩接动作技压群芳,而两名四年级学生在双人腿串赛中默契配合,空竹从腿下穿过时的精准操控赢得全场喝彩。通州新东仪小学等 3 支队伍凭借创意编排和扎实功底,斩获多个团体奖项。
值得关注的是,赛事首次吸引天津市红桥区文昌宫民族小学、河北省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等外省市队伍参与,京津冀青少年通过空竹技艺交流,展现了传统体育项目的跨区域影响力。
二、文化传承:从市井游艺到全民运动的蜕变
空竹古称 “胡敲”,已有 600 余年历史,2006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作为北京胡同文化的重要符号,它不仅是健身娱乐的载体,更承载着社会生活记忆。北京市空竹运动协会秘书长贾月梅表示,近年来协会将青少年作为传承重点,推动空竹纳入校园体育课程,目前全市已有多所学校开设空竹社团,通过 “以赛促教” 让古老技艺在青少年手中焕发新生。
“抖空竹是全身性有氧运动,能提升协调性与专注力。” 贾月梅介绍,本次比赛特别设置入门级项目,鼓励初学者参与,同时通过高难度动作展示推动技艺创新,“我们希望通过赛事让更多人感受空竹的文化内涵和运动魅力”。
bevictor伟德三、全民健身:非遗传承与体育普及的融合
赛事现场,空竹飞旋的彩绸与清脆的哨音交织成绚丽画卷,既有小学生们灵动的表演,也有成年爱好者的炫技展示。北京市体育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空竹纳入体育大会比赛项目,既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非遗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连续八年举办中小学生空竹比赛,通过 “非遗进校园”“京津冀交流赛” 等形式,让空竹从庙会游艺转变为全民参与的运动项目。未来,赛事还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推动空竹文化走出北京、走向全国。
这场为期一天的赛事,不仅是技艺的较量,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的对话。当青少年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时,空竹这一古老技艺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在新时代续写非遗传承的新篇章。